59178在线工具

得失相半

dé shī xiāng bàn
half gained but half lost
“得失相半”的成语拼音为:dé shī xiāng bàn,注音:ㄉㄜˊ ㄕ ㄒㄧㄤ ㄅㄢˋ,词性:作谓语;指不相上下,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基本解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例句: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拼音 dé shī xiāng bàn
注音 ㄉㄜˊ ㄕ ㄒㄧㄤ ㄅㄢˋ
词性 作谓语;指不相上下
英文 half gained but half los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例句 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上一个成语:得失荣枯
下一个成语:得失在人
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半半拉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 半半路路事物进行的过程中间。
  • 半壁河山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半壁山河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半部论语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半痴不颠痴:呆傻;颠:同“癲”,疯癲。装疯卖傻的意思。
  • 半筹不纳筹:古代计算工具,引伸为计策;纳:缴纳。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半筹莫展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半低不高中等;不高不矮。
  • 半懂不懂不十分懂。
  •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 半间半界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 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半截入土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半解一知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 半斤八面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 半面不忘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 半面之旧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 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半三不四指心神不定,无精打采。
  •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 半上落下犹半途而废。
  • 半身不遂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 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半生不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 半死不活指没有生机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半死辣活指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
  • 半涂而罢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 半涂而废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 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 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 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 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 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
  • 半新不旧犹言半新半旧。
  •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 半夜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昂然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 遨翔自得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 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超然自得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 楚弓楚得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 楚弓复得比喻失物复得。
  • 垂手而得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 垂手可得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 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 反手可得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 疾走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 疾足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 捷足先得捷:快;足:脚步。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 解人难得解人:原指通达言语或文辞意趣的人,借指知己;难得:不易得到。比喻知己难得。
  • 咎有应得罪过和灾祸完全是应得的。
  • 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 名不虚得指盛名非凭空取得。
  • 七开八得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 气满志得指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器满意得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 千虑一得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
  •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 人才难得有都能的人不容易得到。多指要爱惜人才。
  • 神领意得形容领悟透彻。
  • 贪多务得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 陶然自得自己觉得快意。
  • 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 逍遥自得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 心满意得心中满足,洋洋得意。
  • 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 欣欣自得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 轩轩甚得轩轩:洋洋自得的样子。形容非常得意。
  • 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
  • 洋洋自得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 一蹴而得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意满志得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意气相得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 优游自得指悠闲如意。
  • 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 悠游自得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 志满气得犹志得意满。
  • 志满意得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自业自得业:造作;得:获得,取得。佛家语,指自作自受。
  • 罪有应得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