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78在线工具

一举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举两得”的成语拼音为:yī jǔ liǎng dé,注音:ㄧ ㄐㄩˇ ㄌㄧㄤˇ ㄉㄜ,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基本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例句: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拼音 yī jǔ liǎng dé
注音 ㄧ ㄐㄩˇ ㄌㄧㄤˇ ㄉㄜ
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例句 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上一个成语:一举成名
下一个成语:一举两全
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得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得不补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得不偿丧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得不偿失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 得不酬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得步进步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 得尺得寸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得寸得尺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 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 得寸则寸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得过且过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 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 得马生灾指因福而得祸。
  • 得马失马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得马折足指因福而得祸。
  • 得其三昧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 得其所哉所:处所,环境。找到了适合于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 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 得人死力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 得胜回朝朝:朝廷。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廷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 得胜头回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 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 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 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得手应心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同“得心应手”。
  • 得天独厚天:天然,自然;厚:优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 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
  • 得未尝有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 得未曾有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 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 得婿如龙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 得意忘象指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 得意忘形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得意之色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 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 得鱼忘荃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 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 得月较先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百不当一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 百不获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 百喙如一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 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报效万一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 背城借一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参差不一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 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 纷纷不一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
  • 归十归一指有条有理。
  • 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合两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 毁誉不一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 较若画一指明确一致。
  • 斠若画一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 九九归一归根到底。
  • 良莠不一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 凭城借一背城借一。指与敌决一死战。
  • 劝百讽一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 十不当一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 始终如一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 始终若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万不失一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 惟精惟一指精纯专一。
  • 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 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 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 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 言行若一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少数敌不过多数。
  • 一而二,二而一两件事看似不同,实际上却相同。
  • 以防万一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 有一得一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 瑜百瑕一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 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 终始如一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 终始若一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 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众口如一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