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78在线工具

听而不闻

tīng ér bú wén
listen but not hear
“听而不闻”的成语拼音为:tīng ér bú wén,注音:ㄊㄧㄥ ㄦˊ ㄅㄨˋ ㄨㄣˊ,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基本解释: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例句: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拼音 tīng ér bú wén
注音 ㄊㄧㄥ ㄦˊ ㄅㄨˋ ㄨㄣˊ
词性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英文 listen but not hear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 《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句 就只再芳芳姐姐一心只想学课,只怕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上一个成语:铁嘴钢牙
下一个成语:听风听水
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闻宠若惊犹言受宠若惊。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闻风而起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闻风而逃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 闻风而兴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同“闻风而起”。
  •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 闻风破胆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 闻风丧胆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 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
  • 闻风远遁风:风声,消息;远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闻风远扬风:风声,消息。指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 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 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闻名不如见面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 闻名丧胆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闻融敦厚待人温和宽厚。
  • 闻声相思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闻所未闻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 闻噎废食听到有人吃饭噎了一下,自己就连饭也不吃了。比喻因为怕出问题,索性不干。
  • 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侈人观听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骇人视听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 骇人闻听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同“骇人听闻”。
  • 混淆视听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 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帘窥壁听帘:布帘;窥:偷看;壁:墙壁;听:偷听。指窃听与偷看。
  • 迷惑视听使人耳目迷乱。比喻以错误的言论欺骗社会,毒害群众。
  • 内视反听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 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 倾耳细听侧耳留意而听。
  • 收视反听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妄言妄听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 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惟命是听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指绝对服从。
  •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 淆乱视听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 虚己以听形容接受意见的态度诚恳。
  • 眩视惑听迷惑人的视听。
  • 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厌闻饫听指充分听取。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