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尽言
shū bù jìn yán
there is more what i want to say but cannot
查询
“书不尽言”的成语拼音为:shū bù jìn yán,注音:ㄕㄨ ㄅㄨˋ ㄐㄧㄣˋ ㄧㄢˊ,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多作书信结尾用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基本解释: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例句:~,死待来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拼音
shū bù jìn yán
注音
ㄕㄨ ㄅㄨˋ ㄐㄧㄣˋ ㄧㄢˊ
词性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多作书信结尾用语
英文
there is more what i want to say but canno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
《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例句
~,死待来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上一个成语:
瘦羊博士
下一个成语:
书不尽意
以"
言
"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言必信,行必果
: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必有据
:
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言必有物
: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言必有中
:
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不达意
: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言不逮意
: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言不二价
: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言不顾行
: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不及行
:
指言行不一。
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言不尽意
: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言不由中
:
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出法随
: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言出祸从
: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
言出祸随
: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言传身教
: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言从计纳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言从计听
: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从计行
: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言颠语倒
:
说话颠三倒四。
言多必失
:
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言多伤行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多伤幸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言多伤倖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言而不信
:
说话不讲信用。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而无信
: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言而有信
:
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发祸随
:
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言方行圆
: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芳行洁
:
指言行高洁。
言高语低
: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言寡尤,行寡悔
: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言归和好
:
指彼此重新和好。同“言归于好”。
言归于好
:
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言归正传
: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言过其实
: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言和意顺
: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言简义丰
:
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言简意该
: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
: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言简意少
:
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言简意深
: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言近意远
: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言近旨远
:
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言近指远
: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言来语去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言类悬河
: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言论风生
: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言气卑弱
:
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言清行浊
: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言人人殊
: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言若悬河
: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言三语四
: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言十妄九
: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言是人非
:
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言谈举止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言谈林薮
:
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言提其耳
:
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言听计从
:
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言听计行
: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计用
: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言听谋决
:
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言听事行
: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行从
: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言外之味
: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言外之意
: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言为心声
: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言文行远
: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无不尽
: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言无二价
: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言无伦次
:
语言杂乱无章。
言笑不苟
:
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言笑晏晏
: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言笑自如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笑自若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言信行果
: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抱一
: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不贰
:
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不符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言行不一
: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计从
: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言行若一
: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言行相悖
: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言行相符
: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副
: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言行相顾
: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相诡
: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言行信果
: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一致
: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扬行举
: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言犹在耳
: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言与心违
: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言语道断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言语路绝
:
犹言言语道断。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言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言约旨远
: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言者不知
: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言者弗知
:
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不预
:
没有预先说明。
言之成理
: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言之过甚
:
话说得太过头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物
:
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言之有故
:
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言之有礼
: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有理
: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有物
: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言之有序
: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言之凿凿
: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言中事隐
:
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言重九鼎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以"
书
"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伴食中书
: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闭户读书
: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秉笔直书
:
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博览群书
: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不刊之书
: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刺股读书
:
比喻刻苦攻读。
大书特书
: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奋笔疾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奋笔直书
: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衡石程书
:
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
: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洪乔捎书
:
指言而无信的人。
狐鸣鱼书
:
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黄麻紫书
:
皇帝的文告,用黄麻纸书写,用紫泥封缄,故称。同“黄麻紫泥”。
寄雁传书
:
指传递书信。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据鞍读书
: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临池学书
: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目不识书
: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囊萤照书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牛角挂书
:
比喻读书勤奋。
骑牛读汉书
:
形容刻苦攻读。
磬笔难书
: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磬竹难书
: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罄竹难书
: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然荻读书
: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三余读书
: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胜读十年书
: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十年读书
: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识字知书
:
指有文化知识。
史不绝书
: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手不释书
:
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徒读父书
: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仰屋着书
: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映雪读书
: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映月读书
: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鱼笺雁书
:
泛指书信。
凿楹纳书
:
指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凿柱取书
:
指秉承先人的遗训。
折节读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枕经籍书
: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咫尺之书
: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左图右书
:
周围都是图书。指嗜书好学。也指一种有插图的读物。
相关汉字解释
书
不
尽
言
热门成语
尽付东流
翻云覆雨
映雪读书
背暗投明
巴三览四
誉满天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自得其乐
足衣足食
哀毁骨立
早出晚归
日高三丈
大行大市
房谋杜断
流行坎止
拱手让人
三徙成都
名胜古迹
饥寒交切
丰姿绰约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铁窗风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营营逐逐
公事公办
通无共有
一日之长
腼颜天壤
钉是钉,铆是铆
乐山乐水
军法从事
金玉良缘
腹背之毛
活眼现报
浪子宰相
操矛入室
一面之交
开口见胆
风尘之变
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饭三吐哺
燕舞莺歌
乘机打劫
停云落月
武昌剩竹
弃旧迎新
堆金积玉
有损无益
臧否人物
杯酒释兵权
神圣工巧
瑜百瑕一
丸泥封关
仗气使酒
跋扈恣睢
白发苍颜
百年难遇
徒劳无功
日滋月益
月异日新
白手起家
闲曹冷局
林林总总
同门异户
烁玉流金
大家都在查
时日曷丧
言三语四
一差二悮
借篷使风
言不二价
冷若冰霜
光阴荏苒
美人香草
雷嗔电怒
随车甘雨
渔人之利
依依不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燕巢幙上
奋发踔厉
付诸一笑
龙德在田
血泪盈襟
三平二满
随行逐队
桑户棬枢
救时厉俗
和风丽日
名公巨卿
恶贯满盈
千里迢迢
繁花似锦
爬梳洗剔
权倾天下
日转千街
束蕴乞火
名副其实
兵微将寡
庸医杀人
风流儒雅
多历年稔
补天浴日
翼翼小心
握素披黄
杂七杂八
并为一谈
养痈贻患
烟霞痼疾
协力齐心
卑身贱体
立命安身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蝇头小楷
溯流穷源
抵瑕陷厄
长幼尊卑
见机而行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风雨飘摇
讷口少言
恭行天罚
心口如一
膏粱纨袴
吉祥如意
樵苏失爨
同袍同泽
刨根问底
独木不成林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熬油费火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分享链接
请按【Ctrl+D】键,收藏近义词大全,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您喜欢本站,请将近义词大全推荐给您身边有需要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