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78在线工具

音问两绝

yīn wèn liǎng jué
Mutually speaking and questioning
“音问两绝”的成语拼音为:yīn wèn liǎng jué,注音:ㄧㄣ ㄨㄣˋ ㄌㄧㄤˇ ㄐㄩㄝˊ,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基本解释: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例句:宋·李之仪《章怀夏日北庄幽居示请诸友》:“山居何限梦?音问两绝尘。”
拼音 yīn wèn liǎng jué
注音 ㄧㄣ ㄨㄣˋ ㄌㄧㄤˇ ㄐㄩㄝˊ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Mutually speaking and questioning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造》:“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数年间,音问两绝。”
例句 宋·李之仪《章怀夏日北庄幽居示请诸友》:“山居何限梦?音问两绝尘。”
上一个成语:音容笑貌
下一个成语:音信杳无
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绝长补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绝长继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绝长续短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绝处逢生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绝代佳人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 绝顶聪明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 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 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 绝后光前绝: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
  • 绝裾而去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 绝口不道绝口:闭口。指闭口不谈。
  • 绝路逢生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绝伦逸群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 绝妙好辞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 绝其本根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绝裙而去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绝色佳人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 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 绝世超伦绝世:当世所没有,指冠绝当世;超伦:超过同辈的人。冠绝当世,超过同辈。
  • 绝世独立绝世:当代独一无二。当世无双,卓然而立。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
  • 绝世佳人绝世:当世独一无二;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 绝世无双绝世:冠绝当代;无双:独一无二。姿才超众,天下无与伦比。
  •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 绝子绝孙指断绝子孙。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 遏密八音遏:阻止;密:寂静。各种乐器停止演奏,乐声寂静。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
  • 金口玉音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 鹿死不择音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
  •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 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 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 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 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 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 瘏口哓音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 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一槌定音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 一锤定音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 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
  • 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众啄同音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