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78在线工具

执牛耳

zhí niú ěr
occupy a leading position
“执牛耳”的成语拼音为:zhí niú ěr,注音:ㄓˊ ㄋㄧㄨˊ ㄦˇ,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基本解释: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例句:古时候有位名叫骆宾王的人,他才华出众,深受皇帝宠爱。有一天,皇帝在听众臣们谈论时,听见有人说起骆宾王,皇帝就问:“他才华出众,难道他就没有缺点吗?”大臣们都沉默不语,唯有一人站了出来,他说:“陛下,骆宾王虽然才华出众,但我觉得他有时候执牛耳,自恃其能。”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个成语“执牛耳”就是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不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意思。
拼音 zhí niú ěr
注音 ㄓˊ ㄋㄧㄨˊ ㄦˇ
词性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occupy a leading position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例句 古时候有位名叫骆宾王的人,他才华出众,深受皇帝宠爱。有一天,皇帝在听众臣们谈论时,听见有人说起骆宾王,皇帝就问:“他才华出众,难道他就没有缺点吗?”大臣们都沉默不语,唯有一人站了出来,他说:“陛下,骆宾王虽然才华出众,但我觉得他有时候执牛耳,自恃其能。”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这个成语“执牛耳”就是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不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意思。
上一个成语:执迷不醒
下一个成语:执锐披坚
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 耳鬓撕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 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耳满鼻满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 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耳食之论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 耳食之谈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 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 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 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不如目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