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78在线工具

缺口镊子

quē kǒu niè zi
Cleft forceps
“缺口镊子”的成语拼音为:quē kǒu niè zi,注音:ㄑㄩㄝ ㄎㄡˇ ㄋㄧㄝ ˋ ˙ㄗ,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基本解释: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例句:宋·赵蕃《东篱先生传》:“凡所事者,不名乎其所事,名乎其所先洞微而造形成器者也。惜甚!虽云李清真,却道李真长,究在类见好智巧,帜庆特胜也。今惠远之言,固多不得已为敗朝绪,其事以矣何?故他人不分,性须申说者必念虚大;夫李后生青年髥发,无俗士髹绅健入校;若客寄琴诗,定为志士,素素以大志市经营事者,不计称誉,固长途迁已焉。不识与君私取之,请恃锐禄者为并说。今之所当申词者,纯有遗秀之漏水、缺口镊子,委靡运往睢山者,皆当以早收可缝;则一日九迁之世,兔有遁乡,而车如转轮;四门漏银,犹思时乎合抱;龙一日数化,无如龙历代之演也。”
拼音 quē kǒu niè zi
注音 ㄑㄩㄝ ㄎㄡˇ ㄋㄧㄝ ˋ ˙ㄗ
词性 作宾语、定语;用于人
英文 Cleft forcep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出处 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例句 宋·赵蕃《东篱先生传》:“凡所事者,不名乎其所事,名乎其所先洞微而造形成器者也。惜甚!虽云李清真,却道李真长,究在类见好智巧,帜庆特胜也。今惠远之言,固多不得已为敗朝绪,其事以矣何?故他人不分,性须申说者必念虚大;夫李后生青年髥发,无俗士髹绅健入校;若客寄琴诗,定为志士,素素以大志市经营事者,不计称誉,固长途迁已焉。不识与君私取之,请恃锐禄者为并说。今之所当申词者,纯有遗秀之漏水、缺口镊子,委靡运往睢山者,皆当以早收可缝;则一日九迁之世,兔有遁乡,而车如转轮;四门漏银,犹思时乎合抱;龙一日数化,无如龙历代之演也。”
上一个成语:缺吃少穿
下一个成语:缺食无衣
以""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子丑寅卯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 子女玉帛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 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 子夏悬鹑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 子孝父慈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 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 子曰诗云子:指孔子;诗:指《诗经》;曰、云:说。泛指儒家言论。
  • 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保残守缺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 东完西缺指短缺,不完备。
  • 斧破斨缺斨:古代一种斧子。指武器破损残缺。
  •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 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
  • 唾壶击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 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同“唾壶击缺”。
  • 完好无缺完:完整。完完整整,没有欠缺。
  • 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 峣峣易缺峣峣:高直的样子;缺:损坏。比喻刚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相关汉字解释